业绩考核

OA系统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传承与启迪:科学家的足迹——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党总支联合雷达与信号处理实验室党支部走进中学课堂

2025-11-26
  • 阅读:44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走深走实,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点燃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梦想火种,11月14日,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党总支联合雷达与信号处理实验室党支部,走进武大附中开展“大手牵小手,共育一‘珈’人”主题活动,带来了一场兼具思想性与趣味性的科普宣讲。活动以“传承与启迪”为核心,紧扣科技报国这一主线,通过分享中国航天的璀璨征程与武大在地波雷达领域攻坚克难的研发故事,将科学家精神的内核传递给每一位青少年,让科技强国的坚定信念在孩子们心中深深扎根。

1764163461603095675.png

活动伊始,主讲人由10月31日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新闻引入,回顾了中国航天交会对接技术从44小时到3.5小时的重大飞跃。这一“中国速度”的震撼成就引发了同学们对“中国科技创新加速度从何而来”的思考。主讲研究生从“独特的制度优势”和“代代相传的科学家精神”两大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指出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举国体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铸就了今日中国科技的累累硕果。

1764163501822074708.png

随后,分享的重点回到了武汉大学自身。从抗战时期桂质廷教授创建我国第一个电离层实验室,到龙咸灵教授取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再到李松教授团队为“高分七号”卫星研发关键载荷,一代代武大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严谨治学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科学家精神”在校园里薪火相传的奋进征程。

1764163520692077933.png

在活动的第二部分,雷达与信号处理实验室的成员带领同学们走进了“紧凑型地波雷达”的科研世界。作为守护祖国蓝色海疆的“科技之眼”,地波雷达能够实现对广阔海域风、浪、流及海上目标的全天候、超视距监测。分享人回顾了武汉大学在该领域从零起步的突破历程:从1985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用于海洋探测的地波雷达OSMAR,到2008年成功研制便携式雷达OSMAR-S并构建首个区域化监测网,再到如今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超过110个站点的组网运行,武大团队用数十年的坚守与创新,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1764163539103030172.png

“科研不只是实验室里的公式和设备,它更是一种信仰——让科技为祖国‘看海’,让创新为民族‘护航’。活动的最后,主讲同学结合国家“十五五”规划关于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部署,鼓励高中生们关注国家科技发展方向,扎实学好基础知识,未来积极投身于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生物制造等关键领域的攻关大潮中。

1764163563784006942.png

本次主题分享不仅是一场科技知识的普及,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它让高中生们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并非遥不可及,精神传承就在身边。那份激励中国航天人“万里穿针”的果敢、鼓舞武大科研者“数十年磨一剑”的执着,正化作新时代的星火,等待新一代青年接过火炬,照亮民族复兴的未来之路。

(通讯员:陈紫娟、张帅博、谢林君)

学院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 (430072)

Address:No.299 Bayi Road,Wuhan,Hubei(P.R.C.:430072)

联系电话 (Tel) :(+86)27-68756275/68778537

传真 (Fax) :(+86)27-68778537

网址 (Http) : Http://eis.whu.edu.cn

联系邮箱 (Email) : eisyb@whu.edu.cn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 Copyright 2023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版权所有